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 页 >> 出 版 >>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:国际主义风格经典著作
出 版
详细内容

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:国际主义风格经典著作

2345截图20231019123230.png


编辑推荐

★长踞国内外设计书畅销榜前列,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。中文首版上市后多次重印。全新修订版精心优化译文、版式、插图质量,阅读体验全面升级!
★国际主义风格经典著作,“瑞士平面设计先驱”约瑟夫·米勒-布罗克曼首次完整阐述网格系统理论与设计理念。
★“中国美的书”得主杨林青亲自操刀设计,字体排印研究者、The Type编辑刘庆监修,日本设计巨匠杉浦康平、原idea杂志艺术总监白井敬尚、中国书籍设计泰斗吕敬人、“世界美的书”得主刘晓翔联袂推荐。
★入选英国资深艺术书籍出版社Laurence King评出的“100本经典平面设计书籍”。
★适合读者:设计专业师生,版式设计学习者,书籍、杂志、海报设计/字体设计/网页设计/UI设计/室内设计/展陈设计从业者

 
内容简介

20世纪50年代,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在瑞士崛起,为实现秩序化、组织化的视觉表达,网格系统得到快速发展与大量应用。在1961年出版的《平面设计师的设计问题》一书中,约瑟夫·米勒-布罗克曼首次简要介绍了网格系统,此举使其成为瑞士平面设计史上的先驱。当时,还没有书能详细阐述网格的结构和应用,以及如何运用网格系统进行设计,很多设计师并不了解或者误解了网格系统而导致误用。
20世纪80年代,布罗克曼为进一步填补网格设计理论与应用的空白,撰写出版了《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》,系统地讲解了页面排印秩序化、组织化、体系化、统一化和均衡化的设计思维与方法论,成为举世公认的网格系统教科书。
本书开篇介绍了网格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其宗旨,之后则是搭建网格系统的详细步骤。在讨论了纸张的尺寸、字体的样式、栏宽、行距、边距比例和页码之后,布罗克曼更是详细解释了网格系统的诸多细节要素。关于网格系统的实践案例一章则收录了多国平面设计大师们的作品,其中包括维姆·克劳维尔、保罗·兰德、奥托·艾舍、杉浦康平的设计作品,并使之与相关的网格系统构成一一对照关系。

作者简介

约瑟夫•米勒-布罗克曼(Josef Müller-Brockmann)(1914.5.9—1996.8.30)是瑞士平面设计师、字体排印师、作家和教师,曾于苏黎世的大学与艺术工商学校修习建筑、设计与艺术史专业。1936年,他在苏黎世开设了一家自己的工作室,专门从事平面设计、展览设计和摄影工作。此后20年间,他奠定了瑞士风格的理论基础,并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使之风靡全球,因此成为了国际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,被誉为“瑞士平面设计先驱”。1957-1963年,他曾先后在苏黎世工艺美术学校、大阪大学和乌尔姆设计学院担任讲师。他出版了多本视觉传达与设计类书籍,著有代表作《平面设计师的设计问题》(Design problems of the graphic artist)和《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》(Grid systems in graphic design)等。
     自20世纪50年代起,布罗克曼专注于展览设计和平面设计,并为各剧院设计布景。1951年起,他为苏黎世音乐厅设计了一系列音乐会海报“Music Viva”。1958年,他与理查德·保罗·洛斯(Richard Paul Lohse)、卡洛·维瓦雷利(Carlo Vivarelli)、汉斯·纽伯格(Hans Neuburg)共同创办了杂志《新平面设计》(New Graphic Design),并担任主编。1967年,他被任命为IBM的欧洲设计顾问。20世纪70-80年代,他设计了瑞士联邦铁路的视觉传达系统,该项目集大成地体现了他独特的设计哲学。
    布罗克曼因他的极简主义设计、简洁的字体排印、图形和色彩而闻名,他在全球举办了多次个人展览,其作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,对21世纪的众多平面设计师都产生了重大影响。1987年,他获得了“苏黎世州文化杰出贡献金奖”;次年被伦敦皇家艺术协会授予“荣誉工业设计师”称号。此外,他还获得了1990年美国设计中心颁发的“米德尔顿奖”和1993年的瑞士联邦设计奖。


目  录

前言7
关于本书9
网格与设计哲学10
具有字体排印特征的网格11
使用网格的目的是什么?13
纸张的尺寸15
字体排印度量系统17
字体样式19
栏宽30
行距34
边距比例39
页码42
正文与标题字体45
版心的结构49
网格的结构57
8格网格的图文排版72
20格网格的图文排版76
32格网格的图文排版87
网格系统中的照片97
网格系统中的插图99
网格系统中的色块101
实践案例104
企业形象设计中的网格系统133
三维空间设计中的网格系统141
展览空间设计实例149
古代和现代的秩序系统158
后记174
参考文献175
艺术家列表176


前  言

 现代字体排印主要是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些设计性和理论性的考察。19世纪的马拉梅(Mallarmé)、阿蒂尔·兰波(Rimbaud)及20世纪初的纪尧姆·阿波里奈尔(Apollinaire)等先驱们针对字体排印的可能性提出了新的理解,将人们从固有的成见和束缚中解放出来,并通过各种试验,为后来的理论家和实践者获得开创性成就奠定了基础。瓦尔特·德克赛尔(Walter Dexel)、埃尔·利西茨基(El Lis-sitzky)、库尔特·施维特斯(Kurt Schwitters)、扬·奇肖尔德(Jan Tschichold)、保罗·伦纳(Paul Renner)、拉斯洛·莫霍利-瑙吉(László Moholy-Nagy)、约斯特·施密特(Joost Schmidt)等人则为过于死板的字体排印注入了新的活力。扬·奇肖尔德在其1928年出版的《新字体排印》(Die neue Typografie)一书中创建了一套现代的、与时俱进的、即物的字体排印规则。
    视觉传达中规则体系的发展,要归功于那些提倡即物性、功能性的字体排印和平面设计的大师们。早在20世纪20年代,德国、荷兰、俄罗斯、捷克斯洛伐克、瑞士等国,在字体排印、平面设计和摄影领域中,就有很多作品是以客观的理念、严谨的构成方式创作而成的。
    今天,我们所知的网格是一种控制原理,在当时尚未成形。但人们已经开始努力采用字体排印的方法,追求限度的秩序和经济性。本书中所提到的网格原理是在二战后的瑞士得到发展和应用的。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,世界上次出现了使用网格作为辅助设计的印刷作品。严谨的图文设计、所有页面统一的版式,以及用即物的手法表现主题,是这一新潮流的特征。
    笔者在1961年出版的《平面设计师的设计问题》(Gestaltungsprobleme des Grafikers )一书中,首次以图文形式简要介绍了网格系统。书中一文《在广告、图录和展陈设计中作为辅助手段的网格系统》,介绍了网格的本质和用法,并列举了28个实际案例。
    之后,有些专业期刊也会不时刊载讲述网格主题的文章,但是没有一本书能阐述网格的结构和应用,以及如何学习用网格系统进行设计。本书即为填补这个空白做一个尝试。
    后,笔者要感谢出版商为本书的出版而付出的努力,以及允许使用其作品的设计师和公司。另外笔者还要感谢助理乌尔苏拉·默特莉(Ursula Mötteli)小姐,感谢她竭诚相助并绘制插图。



seo seo